来源:刑辩痴人刘平凡律师网 日期:2025/3/10 19:06:49 浏览:6
以下文章来源于琴姐话家事 ,作者赵秀琴
赵秀琴律师,专注民商事诉讼、婚姻家事领域,熟悉婚姻、继承、抚养、合同、房产等法律问题;结合法律与人文,为大家普及更多的法律知识,做法律的维护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结婚率的逐年下降,彩礼给付的话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讨论。其中,多地彩礼数额持续走高,形成攀比之风,这不仅背离了彩礼的初衷,使彩礼给付方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婚姻稳定埋下隐患。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彩礼的历史背景、法律定位、经济影响及社会文化意义,全面剖析彩礼对当代社会婚姻关系的作用及其引发的法律和社会问题。
关键词:彩礼的历史背景 彩礼的定义 彩礼的返还
彩礼的历史与文化探源
(一)历史背景
彩礼作为我国传统婚嫁习俗,有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彩礼作为我国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远古的部落交换时期。古代的彩礼不仅仅是财物的交换,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社会地位和血统的象征。在封建社会中,彩礼的实行具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是正式婚姻的必要条件之一。例如,在周朝,根据《周礼》的记载,彩礼被视为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环节,其数量和质量反映了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进入汉代及其后的封建王朝,彩礼更加制度化,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礼仪和规范。
(二)文化意义
彩礼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是家庭间进行经济和社会资源交换的一种形式。通过彩礼,新娘的家庭可以获得物质的补偿,这在经济较为落后的时代具有重要的生存意义。同时,彩礼的多少和质量成为衡量两个家庭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体现了家庭的荣誉和尊严。
在传统观念中,彩礼被视为男方对女方的一种敬重和承诺,象征着男方家庭对未来妻子的欢迎和尊重,是维系婚姻和家庭和谐的一种方式。这种做法有助于加强夫妻间的情感联系,为新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彩礼还起到了一种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通过法律和道德约束,保障女性在婚姻中的权益,减少家庭冲突。
彩礼的存在和发展,不断反映和强化了社会对婚姻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从而反映和强化社会价值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彩礼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其在家庭中的作用。例如,在经济条件较差或女性社会地位较低的地区,高额的彩礼往往与女性权益的压迫相伴而来。
彩礼习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交易,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它涉及家庭、经济、法律以及道德伦理等多个方面,反映了我国传统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现代社会,虽然彩礼的形式和意义发生了变化,但其文化根基仍在影响着当代婚姻观念和家庭关系的构建。随着学者们对彩礼的不断研究和探讨,给付彩礼的性质大多被界定为附条件的赠与合同,即彩礼给付方在实际给付前享有无条件的撤销权,实际给付后也可基于特定的解除条件请求返还彩礼。
我国法律体系下对彩礼的规定
2021年1月1日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婚姻家事法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其中对彩礼的规定反映了法律对传统习俗的调整和规范。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的规定及2024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彩礼规定”),彩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彩礼的性质:彩礼被视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其性质被界定为一种民间习俗。彩礼不具备强制法律效力,即其给付不应成为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
2.彩礼的限额:法律上并未明确规定彩礼的具体金额上限,但强调彩礼的数额应当符合地方习俗且不得违反公序良俗。这意味着彩礼的给付应当考虑当地经济条件和合理性,避免过高的彩礼成为经济负担。
3.重申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借婚姻索取财物违反了婚姻自由原则,应当坚决予以打击。彩礼规定明确,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4.彩礼的返还条件: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彩礼应当返还。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但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确未共同生活的、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满足前述两种情形,给付彩礼一方若以离婚为前提要求接受彩礼一方返还彩礼的,接受彩礼一方应当返还彩礼。
在法律逻辑上,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尚有两种情况未予规定,即“一是已经结婚并共同生活;二是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经共同生活”。在第一种情况下,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并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一般不应予以支持。但是,也要看到,给付彩礼的目的除了办理结婚登记这一法定形式要件外,更重要的是双方长期共同生活。因此,共同生活时间长短应当作为确定彩礼是否返还以及返还比例的重要考量因素。在“闪婚闪离”的情况下,如果对相关返还彩礼的诉讼请求完全不予支持,尤其是举全家之力给付的高额彩礼,会使双方利益明显失衡,司法应当予以适当调整,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在第二种情况下,如果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原则上彩礼应当予以返还。但亦不应当忽略共同生活的“夫妻之实”。该共同生活的事实一方面承载着给付彩礼一方的重要目的,另一方面会对女性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曾经有过妊娠经历或生育子女等情况。如果仅因未办理结婚登记而要求接受彩礼一方全部返还,有违公平原则,也不利于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应当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经济、法律与社会文化视角下彩礼对婚姻缔结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
彩礼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构成了一项重大的经济负担。高额的彩礼往往迫使家庭倾其所有甚至举债,以满足传统的婚礼要求。这种经济压力不仅加重了家庭的财务负担,还可能推迟年轻人的婚姻时间,因为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积累足够的资金。此外,彩礼作为经济交易的一部分,影响了婚姻市场,使得婚姻选择更多地基于经济考量而非情感或个人适合度,这可能导致婚姻的稳定性和质量下降。
(二)法律问题
彩礼所引发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其过度商业化及对女性权益的潜在影响上。在彩礼过度商业化的背景下,婚姻逐渐被视为一种经济交易,这不仅违背了婚姻的本质。2021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对治理高额彩礼、移风易俗提出工作要求。从司法实践反映的情况看,涉彩礼纠纷案件数量近年呈上升趋势,甚至出现因彩礼返还问题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此外,高额彩礼对女性的影响尤为严重,它可能导致对女性的物化,加剧性别不平等、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不平等。
(三)社会文化影响
彩礼习俗对现代婚姻观念的挑战表现在它如何影响社会对婚姻的看法,以及它在促进或阻碍婚姻平等中的角色。虽然彩礼可以被看作是家庭间的一种传统礼仪和尊重的表达,但其经济属性和强制性质可能对婚姻自由造成限制,特别是在女性选择伴侣和决定结婚时间方面。此外,彩礼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男权社会的结构,即通过经济手段控制女性的婚姻与家庭决策权,这与现代社会倡导的性别平等和婚姻自主原则相悖。
从实践司法的角度来看,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其相关司法解释试图通过法律规范彩礼的实践,限制其负面影响,但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法院在处理彩礼纠纷时,需要在尊重传统习俗和维护法律正义之间找到平衡。例如,判断彩礼的返还情况不仅需要考虑法律条文,还需评估当事人的具体行为、婚姻的真实意图及双方的过错情况。
总而言之,彩礼作为一个多维度的社会现象,其对婚姻缔结的影响是深远和复杂的。合理的法律规制和社会观念的更新是缓解彩礼负面影响、推动婚姻平等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综合法律、经济和文化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处理和改善彩礼习俗带来的种种挑战。
内容来源 | 际唐律师事务所
本期编辑 | 际唐品宣 新媒体部版权声明 |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作者姓名及出处!
关于我们
际唐律所秉承“明法析理,厚德载道”的宗旨,坚持“勤若牛、信若山、谦若水、势若雷”的核心精神,竭诚为您提供优质全面的法律服务。
关注我们
2016年8月《方圆律政》杂志专访了牛律师机构创始人刘平凡主
2023年12月29日,深圳市律师协会成立35周年庆
当前我国犯罪治理早已迈入轻罪时代,在犯罪治理过程中,不能延续
2016年11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樊崇义教授、北京大学陈兴良
刘平凡律师于2022年4月21日当选广东省律师协会刑民交叉法